news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成都烨牛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联系人:刘先生
手机:刘工 13541334877
Q Q:879796828
邮箱:879796828@qq.com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海霸王
厂址:德阳广汉市南兴镇西南智慧产业园B区
 
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我们的动态 > 我们的动态
我国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更新时间:2022-05-24 09:29:58 字号:T|T
  中投顾问提示:金融危机对机械工业的影响已经并将继续显现;宏观经济政策已转变为努力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环境趋...
  中投顾问提示:金融危机对机械工业的影响已经并将继续显现;宏观经济政策已转变为努力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环境趋紧的局面有望松动。前10个月已打下了较好基础:机械工业1-10月运行态势好于预期,已为全年打下了较好基础。
  策划:直击4万亿内需政策下的投资机会
  中国投资咨询网讯展望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总体比较严峻,金融危机对机械工业的影响已经并将继续显现;宏观经济政策已转变为努力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环境趋紧的局面有望松动。前10个月已打下了较好基础:机械工业1-10月运行态势好于预期,已为全年打下了较好基础。
  目前产品销售率尚好:1-10月机械工业产销率总体仍处于较好水平(产品销售率97.54%,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说明销售形势尚可。
  目前企业手持订单仍较饱满:据对部分联系企业的调研,1-9月累计订货量同比增长27%,环比虽已下降,但维持今年生产问题不大。
  综上,(1)金融危机对机械工业的影响有滞后性,预计明年将更充分显现,因此决不能掉以轻心;(2)机械工业持续、超高速增长时期已经过去,转折点已经出现,今后要准备过“紧日子”;(3)绝大多数企业都很容易实现增长的“普涨”时期已经过去,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加大,企业景气分化加剧;(4)效益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增支减利因素集中出现,转变粗放增长方式的压力加大;(5)出口高速增长时期已经过去,但出口仍将有望取得两位数的增长,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日益紧迫;(6)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转向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大背景下,机械工业明年经济运行可能呈前低后高之势,仍有望继续实现两位数的增长。(7)在各主要分行业中,权重汽车行业内需市场经过持续数年的高速增长后,在当前趋于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会有较大回落,而近年来势头很旺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也将因金融危机受到很大影响。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汽车行业将告别已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而回归于平缓增长。
  权重电工行业,龙头产品发电设备虽在手订单仍不少,但因近来电力供应已大为缓解,且因近几年发电设备产量超高速增长,电力企业仍有大量机组有待安装,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火电设备新增订单将急剧下降,已签订的合同很可能会延迟执行、或不能及时回收货款。总之,明年火电设备制造企业要准备过点困难日子。但核电、水电、风电则仍有望维持正常增长。
  与发电设备相比,输变电设备的需求形势比较乐观。国家正在加大对城网和农网改造的投资力度,这将直接拉动输变电设备的需求增长,并进而促进相关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农机行业在国家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大背景下有望维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重型矿山设备行业受钢铁行业景气快速下降的影响,明年冶炼设备和轧制设备的新增订单和产量大幅下降将在所难免。机床行业受众多中小企业投资热明显冷却的影响,增长速度也将显著下降。
  工程机械制造业虽会收益于国家加大基本建设规模的政策,但因前几年超常发展已垫高了基础平台,加上出口市场也难以继续高速增长,因此明年增长速度也将回落。
  内燃机行业的形势与汽车行业有较大关联性。
  石化通用设备、仪器仪表、基础件、文办设备等行业大体将延续今年下半年的走势。
  增长速度预测
  今年12月f份机械工业增长速度将继续缓慢回落;但今年全年机械工业运行速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与上年相比,全年产销有望实现25%左右的增长,利润有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出口创汇有望增长30%左右,贸易顺差预计可达400亿美元以上。
  预计明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延续今年下半年的下行走势,增长速度估计将比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左右。即:明年全年产销预计增长15%左右,利润预计增长10%左右,出口创汇预计增长15%左右。
  预计明年:汽车行业增长10%左右;电工行业增长20%左右;农机、工程机械、重矿机械、石化通用设备、机械基础件增长20%左右;机床行业增长15%左右;内燃机、仪器仪表、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增长10%左右;文化办公设备增长5%左右。
  两点建议
  1、机械、钢铁行业的大型企业加强大宗和关键材料的战略性长期合作关系,相互支持,减小剧烈的市场波动对双方企业正常经营的不利冲击,增强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实现互利共赢;
  2、加强对长期以来国内供不应求、严重受制于进口、特种钢材的研制和攻关,减轻机械行业对进口的依赖,拓展钢铁行业的发展空间,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